這裏顯示兩個版本的差異處。
Both sides previous revision 前次修改 下次修改 | 前次修改 | ||
jon:jon1_1 [07/07/2023 -- 12:05] 潘仕楷 [獨一的啟示 (約翰福音一1-18)] |
jon:jon1_1 [07/07/2023 -- 16:58] (目前版本) 潘仕楷 |
||
---|---|---|---|
行 1: | 行 1: | ||
- | ====== 從約翰福音思想作門徒之意義 ====== | + | ====== 從約翰福音思想作門徒之意義:1. 獨一的啟示 (約翰福音一1-18) |
© // | © // | ||
---- | ---- | ||
- | |||
- | ===== 1. 獨一的啟示 (約翰福音一1-18) ===== | ||
==== 經文 ==== | ==== 經文 ==== | ||
行 30: | 行 28: | ||
這段序言的內容非常豐富,在神學上和在文學上都有很多課題可以討論。在結構上,這段有兩種可能的分析: | 這段序言的內容非常豐富,在神學上和在文學上都有很多課題可以討論。在結構上,這段有兩種可能的分析: | ||
- | X-Y 式結構: | + | === X-Y 式結構: |
因 λόγος 一字只在 1:1和 1:14 中出現,而兩部份都分別討論道與神,及道與被造之物的關係。以這結構為基礎,Bultmann認為道成肉身是整個序言的中心,((Rudolf Bultmann, The Gospel of John, trans. G. R. Beasley-Murray, | 因 λόγος 一字只在 1:1和 1:14 中出現,而兩部份都分別討論道與神,及道與被造之物的關係。以這結構為基礎,Bultmann認為道成肉身是整個序言的中心,((Rudolf Bultmann, The Gospel of John, trans. G. R. Beasley-Murray, | ||
行 36: | 行 34: | ||
X (1: | X (1: | ||
- | 道與神的關係 (1-2): 神學性的介紹。 | + | X1. 道與神的關係 (1-2): 神學性的介紹。 |
+ | |||
+ | X2. 道與被造物的關係 (3-13): | ||
- | 道與被造物的關係 | + | X2.1. 創造上的關係-- |
- | 創造上的關係-- 萬物 (3) | + | X2.1.1. |
- | 人 (4-5) | + | X2.1.2. |
- | 進入世界的關係--被見證 (6-8) | + | X2.2. 進入世界的關係--被見證 (6-8) |
- | 世界 (9-10) | + | X2.3. 世界 (9-10) |
- | 自己的人 (11) | + | X2.4. 自己的人 (11) |
- | 接待衪的 (12-13) [留意以上關係個人化的發展。] | + | X2.5. 接待衪的 (12-13) [留意以上關係個人化的發展。] |
Y (1:14-18) | Y (1:14-18) | ||
- | 道與被造物的關係 (14-17): | + | Y1. 道與被造物的關係 (14-17): |
- | 與人的關係--我們 (14) | + | Y1.1. 與人的關係--我們 (14) |
- | 更清楚的見證 (15) | + | Y1.2. 更清楚的見證 (15) |
- | 新的創造--信的人得恩 (16) | + | Y1.3. 新的創造--信的人得恩 (16) |
- | 主是恩典真理之源 (17) | + | Y1.4. 主是恩典真理之源 (17) |
- | 道與神的關係 (18): 親密和個人化的。 | + | Y2. 道與神的關係 (18): 親密和個人化的。 |
- | 對稱式的結構: | + | === 對稱式的結構: |
1A. 道 ( =啟示者) 與神的關係 (1-2) | 1A. 道 ( =啟示者) 與神的關係 (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