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者工具

網站工具


1jn:1jn5_18

約翰壹書註釋

從神生的必不犯罪?(約壹5:18)

我們知道凡從上帝生的必不犯罪.從上帝生的必保守自己、〔有古卷作那從上帝生的必保護他〕那惡者也就無法害他。(CUV) 我們知道,凡從上帝生的,必不犯罪;從上帝生的那一位,必保守他,那邪惡者無法加害於他。(RCU)

這節經文有很多難解之處,在經文傳統、字義、文法、神學、和應用,都有很多爭議。

在經文傳統上,和合本已經很清楚指出,在被保守的對象上,古代抄本之中有有兩個版本,一個是「自己」(ἑαυτόν),另一個是「他」(αὐτόν),兩個版本的抄本證據都差不多,因此決定性的因素是在於那一個會比較容易被有意或無意地更改。近代學者一般都認為「他」(αὐτόν)被改為「自己」(ἑαυτόν)的可能性較大,也因此「他」(αὐτόν)應該是原來的版本,和合本修訂版就採用了這個解釋,將「保守自己」改為「保守他」。

這從經文傳統的更改,卻帶來另一個問題。在這節的上下兩部份,都用了「從上帝生的」片語。雖然在原文之中,兩者是有分別的。第一個是一個完成式被動分詞(ὁ γεγεννημένος ἐκ τοῦ θεου),而第二個是一個不定式被動分詞(ὁ γεννηθεὶς ἐκ τοῦ θεου)。在新約之中,特別是約翰著作之中,都是用在基督徒身上,反映信耶穌基督的人成為上帝的兒女的身份。而這個動詞,除了在馬太福音第一、二章之中用在耶穌基督降生之外,都沒有與耶穌拉上關係。因此,將這第二個「從上帝生的」變成一個指向耶穌基督的「那一位」,並不是最自然的解釋。

為著解決這個問題,NET譯本有以下的表達:

We know that everyone fathered by God does not sin, but God protects the one he has fathered, and the evil one cannot touch him. (NET)

在這譯本之中,兩個「從上帝生的」片語,都是指信徒,但卻令「保守」(τηρεῖ)這個動詞失去了他自然的主詞,而是要按推測指「上帝」是這動詞沒有表達出來的主詞。這樣的解釋在文法上是可能的,但卻破壞了最後兩句話的對比平衡。在意義上,「保守他」和「加害於他」明顯地是對立的,因為後者有「那邪惡者」作為明顯的主詞,前者也應該有一個明顯表達的主詞,這樣,第二個「從上帝生的」片語,就應該是唯一的選擇。雖然在新約之中沒有用相似的片語來描述耶穌基督,但我們不能否定這樣用法的可能。因此,筆者認為和修本的翻譯是最好的。

在約翰壹書之中,作者似乎對於罪的問題有兩個互相矛盾的表達。一方面,作者指出我們必須承認自己有罪 (1:9),否則就是自欺,甚至是以神為說謊的。雖然這可以被解讀為「世人都犯了罪」的意義,但在約壹2:1之中,表示這種犯罪,可能持續在基督徒的生命之中,所以他需要這樣提醒讀者。但從第三章開始,他卻重複地指出,信徒因為住在主裡面、是從神而生,就不犯罪,甚至不能犯罪。

這樣的矛盾,有人以這裡用的現在式動詞解釋,指出信徒不能持續地在犯罪的狀況之中,但除了一些生活方式的選擇,我們很難想像如何持續地在罪之中。另外有人認為在第三章之後所指的,是一些特別的罪:與神為敵,不愛主裡的人,等。但經文之中也缺乏明顯的線索作為這樣解釋的根據。

個人認為,我們不能解除這矛盾,正是因為我們現在活在矛盾之中。一方面,我們因信耶穌基督,已經得勝罪惡的權勢(5:4),因此必不犯罪。但另一方面,我們仍活在這仍然等候最終救贖的世界之中,也因此必須面對自己的軟弱。

約翰將這兩方面都表達出來,讓我們知道我們的盼望,在軟弱之中,我們不用灰心,因為知道神不但有赦罪的恩典,也有讓信徒最終得勝的能力。

1jn/1jn5_18.txt · 上一次變更: 18/12/2019 -- 11:56 由 潘仕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