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太福音釋經靈修 ====== ===== 無憂的人生 (馬太福音六19-34) ===== ==== 經文 ==== 19 「不要為自己積攢財寶在地上;地上有蟲子咬,能銹壞,也有賊挖窟窿來偷。 20 只要積攢財寶在天上;天上沒有蟲子咬,不能銹壞,也沒有賊挖窟窿來偷。 21 因為你的財寶在哪裡,你的心也在那裡。」 22 「眼睛就是身上的燈。你的眼睛若瞭亮,全身就光明; 23 你的眼睛若昏花,全身就黑暗。你裡頭的光若黑暗了,那黑暗是何等大呢!」 24 「一個人不能事奉兩個主;不是惡這個、愛那個,就是重這個、輕那個。你們不能又事奉 神,又事奉瑪門(瑪門:財利的意思)。」 25 「所以我告訴你們,不要為生命憂慮吃甚麼,喝甚麼;為身體憂慮穿甚麼。生命不勝於飲食嗎?身體不勝於衣裳嗎? 26 你們看那天上的飛鳥,也不種,也不收,也不積蓄在倉裡,你們的天父尚且養活牠。你們不比飛鳥貴重得多嗎? 27 你們哪一個能用思慮使壽數多加一刻呢(或譯:使身量多加一肘呢)? 28 何必為衣裳憂慮呢?你想野地裡的百合花怎麼長起來;它也不勞苦,也不紡線。 29 然而我告訴你們,就是所羅門極榮華的時候,他所穿戴的,還不如這花一朵呢! 30 你們這小信的人哪!野地裡的草今天還在,明天就丟在爐裡, 神還給它這樣的妝飾,何況你們呢! 31 所以,不要憂慮說,吃甚麼?喝甚麼?穿甚麼? 32 這都是外邦人所求的,你們需用的這一切東西,你們的天父是知道的。 33 你們要先求他的國和他的義,這些東西都要加給你們了。 34 所以,不要為明天憂慮,因為明天自有明天的憂慮;一天的難處一天當就夠了。」 ==== 釋義 ==== 憂慮是最強力的殺手,這是眾多醫生及心理學家所得出的清楚結論,而憂慮的基本狀態就是不斷重複地思想同一問題。而且憂慮是一個不容易處理的問題,甚至會有惡性循環,以致我們會憂慮自己會被憂慮所影響。 在馬太的登山寶訓的開始,耶穌宣告了8+1的福(九福),但耶穌不單是宣告了福氣,也在下文之中,讓門徒知道,怎樣才可以實在地活出生命的福氣。在六19開始,耶穌將焦點轉到我們日常生活的需要之中。馬太六19-34基本上可以分為兩段:19-24指出無憂生活的價值基礎,而25-34則指出這無憂人生的盼望和應用方向。 馬太六19-24使用了三個比喻性的教導,指出信徒應有的價值基礎。首先是財寶、第二是眼睛、最後是事奉。這三個比喻之中,眼睛的比喻是全段的中心,指出重點是我們的價值,需要看得清楚正確,而第一和第三個比喻,就是要說明什麼是正確價值的內容。 憂慮,通常是因為我們將一些不是必需的看成為必需的,將一些不重要的東西變為重要。 我們一般認為金錢是必須的,雖然不是萬能,但沒有錢卻是萬萬不能,因此我們都會非常著重在地上所積存的財富。但近年的經濟情況讓我們看到,這些積蓄真是可以在轉眼之間就失去。所以,金錢不但不可以提供保障,更增加我們的憂慮。 為什麼我們不需要事奉金錢,為生活憂慮呢?在六26-30之中,耶穌用了兩個很簡單的例子,指出天父對我們的照顧。但在解釋和應用這段經文時,我們要小心,因為這裡不是叫我們不工作,而是要留意作甚麼。 天上的鳥,不是沒有工作,只是牠們不需為食物而工作。其實雀鳥在自然界中擔當著重要的角色,可以說是這世界繼續存留的重要元素,只是牠們的作用,肯定不是在於如何努力為自己提供食糧。田野的草所穿上的,也不是它們生命的焦點。 天父為天上的鳥提供食物,使牠們可以作成雀鳥的本份,天父又為野地的草提供華麗的裝飾,使它們有尊嚴地作為投到爐中的燃料。 ==== 思想 ==== 這兩個例子向我們說明了一個簡單的道理,就是我們需要做我們應該做的事,工作的目標不應只是讓自己有衣有食,而是在於成就天父要我們作成的工。 人必有憂慮,但面對憂慮的解決方法,不是要完全沒有憂慮,而是要為真正值得我們關心的事情掛念。當我們專心於應該記掛的事,就不會有精神去為那不應記掛的事憂慮了。耶穌在結束這段教導時說:「你們要先求祂的國和祂的義」。因為只有這樣,我們才可以有一個真正無憂的人生。 (摘自「爾道自建」10/09/2016靈修材料) [[Mat_toc|回到全書目錄]] © //[[:ronniepoon|潘仕楷]]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