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者工具

網站工具


1jn:1jn_toc

差異處

這裏顯示兩個版本的差異處。

連向這個比對檢視

Both sides previous revision 前次修改
下次修改
前次修改
1jn:1jn_toc [20/12/2019 -- 10:48]
潘仕楷
1jn:1jn_toc [20/02/2020 -- 11:19] (目前版本)
潘仕楷
行 8: 行 8:
  
  
-1. 勸勉的基礎 (1:1-2:14)+**1. 勸勉的基礎 (1:1-2:14)**
  
 1.1. [[1jn1_1|引言 – 福音信息的性質與目標 (1:1-4)]] 1.1. [[1jn1_1|引言 – 福音信息的性質與目標 (1:1-4)]]
行 14: 行 14:
 1.2. 福音信息的意義 (1:5-2:11) 1.2. 福音信息的意義 (1:5-2:11)
  
-1.2.1. 人與神的相交必須以神的聖潔為基礎 (1:5-10)+1.2.1. [[1jn1_5|人與神的相交必須以神的真理與聖潔為基礎 (1:5-10)]]
  
-1.2.1.1. 神是光 – 他是絕對聖潔和公義的 (1:5) 
- 
-1.2.1.1.1.1. 在新約中,除了約壹之外,約翰福音和以弗所書都常以「光」喻意為道德,靈性上的聖潔。 約1:4-9強烈地帶出光和黑暗的對抗,光相等於生命,啟示,道,和真理 (cf。約3:19-21; 8:12; 9:5; 11:9-10; 12:35-36,46;)。 在弗5:7-14之中,保羅以光暗比喻兩套相對的道德靈性標準。在這裡,約翰是要指出神是絕對聖潔的,是充滿榮耀和尊榮。並不存在任何黑暗。 
- 
-1.2.1.2. 與神相交的人必須行在光中 (1:6-7) 
- 
-1.2.1.3. 人需要認罪而得赦免 (1:8-9) 
- 
-1.2.1.4. 人要面對自己有罪的事實 (1:10) 
  
 1.2.2. 信徒因為領受了在基督裡的救贖,因此有更大責任要遵行神的命令 (2:1-11) 1.2.2. 信徒因為領受了在基督裡的救贖,因此有更大責任要遵行神的命令 (2:1-11)
行 40: 行 31:
  在二章十二至十四節之中,作者共用了六次「寫信」一字,也是按形式分為前後兩組,每組用了這動詞的不同時態,作為結構的標示。兩組分別對「小子們」,「父老」,與及「少年人」說的,可能是指教會中不同的人: 「小子們」可能指全教會的人,而「父老」及「少年人」則指教會中的不同屬靈程度的人。這幾節的內容,可以是全書信息的簡介,說明信徒因著認識神,可以得著罪的赦免,與神相交,並且勝過惡者的攻擊。  在二章十二至十四節之中,作者共用了六次「寫信」一字,也是按形式分為前後兩組,每組用了這動詞的不同時態,作為結構的標示。兩組分別對「小子們」,「父老」,與及「少年人」說的,可能是指教會中不同的人: 「小子們」可能指全教會的人,而「父老」及「少年人」則指教會中的不同屬靈程度的人。這幾節的內容,可以是全書信息的簡介,說明信徒因著認識神,可以得著罪的赦免,與神相交,並且勝過惡者的攻擊。
  
-2. 信徒如何活出信仰 (2:15-4:18)+**2. 信徒如何活出信仰 (2:15-4:18)**
  
 2.1. 第一輪勸勉 (2:15-28) 2.1. 第一輪勸勉 (2:15-28)
行 123: 行 114:
 2.3.4. 愛中得完全使人可以在審判之日坦然無懼 (4:17-18) 2.3.4. 愛中得完全使人可以在審判之日坦然無懼 (4:17-18)
  
-3. 總結及應用 – 「信心確據」(4:19-5:17)+**3. 總結及應用 – 「信心確據」(4:19-5:17)**
  
 3.1. 信息的總結 (4:19-5:4) 3.1. 信息的總結 (4:19-5:4)
行 165: 行 156:
 3.3.2.2. 應用在為人代求之上,但要有智慧分辨,不要為「該死之罪」求赦免 (16-17) 3.3.2.2. 應用在為人代求之上,但要有智慧分辨,不要為「該死之罪」求赦免 (16-17)
  
-3.3.3. 必不犯罪 (5:18)+**4. 最後勸勉 (18至21)**
  
-3.3.4. 我們是屬神的,已脫離惡者的手 (5:19)+4.1. 必不犯罪 (5:18) -- [[1Jn5_18|從必不犯罪?(5:18)]]
  
-3.3.5. 神的兒子來使我們認識那真實神 (5:20)+4.2. 我們是屬神,已脫離惡者的手 (5:19)
  
-3.4. 最後勸勉 (5:21)+4.3. 神的兒子來使我們認識那真實的神 (5:20)
  
 +4.4. 最後警告 (5:21)
  
  
-[[1Jn5_18|從神生的必不犯罪?(5:18)]] 
1jn/1jn_toc.1576810112.txt.gz · 上一次變更: 20/12/2019 -- 10:48 由 潘仕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