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者工具

網站工具


eph:eph1_1

差異處

這裏顯示兩個版本的差異處。

連向這個比對檢視

Both sides previous revision 前次修改
下次修改
前次修改
eph:eph1_1 [03/05/2020 -- 20:43]
潘仕楷
eph:eph1_1 [21/12/2020 -- 14:50] (目前版本)
行 1: 行 1:
 ====== 以弗所書注釋 ====== ====== 以弗所書注釋 ======
-© //[[:ronniepoon|潘仕楷]] 2018//+© //[[:ronniepoon|潘仕楷]] 2020//
  
 [[Eph_toc|回到全書目錄]] [[Eph_toc|回到全書目錄]]
行 10: 行 10:
 ==== 釋義 ==== ==== 釋義 ====
  
-保羅在他的自稱中清楚地表明他的使徒身份與權柄他是按神旨意而被任命為基督耶穌的使徒相同的自稱出現林後一1、歌一1、提一1而林前1、提前一1也有相似稱。+作者自稱為保羅。按使徒行傳所提供的背景,保羅出生於大數,因此生來就擁有羅馬公民身份。羅馬人的名字一般都有三個部份但也有一些知名人只用單名保羅未信耶穌基督之前叫掃羅,但信了之後,一直都只被稱為保羅。這單名的稱呼反映他在新約時代之中的地位
  
-「使徒」(ἀπόστολος) 一詞在希臘世界之中比較少以類似在新約之中法出現主要只是在 Herodotus 之中的兩次、((Herodotus, Histories, I:21, V:38.)) 十士譯本一次 (王上十四6)及Symmachus譯本一次 (賽十八1),但卻在新約中出現達80次。可以說這字是新約中的獨特詞彙反映著耶穌基督的福音歷史中的創造性。這也是保羅最喜歡用的他是基督耶穌表,是他的使。((Johannes P. Louw and Eugene Albert Nida, Greek-English lexicon of the New Testament : based on semantic domains, Electronic ed. (New York: United Bible societies of the 2nd edition., 1996).S.v. "ἀπόστολος"))+在希羅書信之中,寫信一方通常都不會加上銜頭。但保羅的作品之中有一些他身份的補充表示這些書信不單私人通信,而是嚴肅而有權威性的信件。保羅十三卷書信之中,除了三卷教牧書信之外,卷在寫信人之中包括了其他人,其中六卷提到提摩太 (林後腓、西、門、帖前、帖後),加拉太書之雖然沒有提及另外人名寫信人包括了「其餘弟兄」,也是著重群體性。就只有羅馬書與以弗所書單以保羅自己為發信人參考羅馬書的表似乎特別著重他的使徒身份之中的福音使命
  
-保羅強調他的使徒任命是按著「神的旨意」(διὰ θελήματος θεοῦ) 而來的。「神的旨意」一詞在以弗所書中總共出現六次 (1:1, 5, 9, 11; 5:17; 6:6),其中四次是在第一章之中,可見這是本書的一個重要主題,顯示出神的旨意是保羅自己,與及信徒身份的基礎。保羅用這片語他的使徒身份,反映著神在的蒙召經歷上的主權,不但呼召他信福音和成使徒,更藉著奧秘的啟示 (弗三),使他將福音傳到外邦人之中,成為外邦人的使徒。保羅常以他己作為信徒的榜樣/樣板,章的信息之中,他不但指出自己是藉著神的旨意成為使徒,而信徒們也同樣是藉著神的旨意,被預定得兒子的名分 (1:5),並且知道祂的奧秘 (1:9),成為榮耀基業 (1:11),因此也應按著神的旨意而生活和事奉 (6:6)+在以弗所書之中,保羅稱中他的使徒身份與權柄,他是按旨意而被任命基督耶穌的使徒。相同的稱也出現林後1、歌一1、提後一1,而林前一1、提前一1也有相似自稱
  
-在收信人身份的問題上,經文指出這信是寫給在以弗所」(τος οὖσιν [ἐν Ἐφέσῳ]的人。雖然有早期抄本缺了這個片語,但從經文鑑別學角度一個簡單的問題,有指明收信人所地是以弗所證據很強拜占庭和西方的抄很清楚支持,只有少量早期抄本 (𝔓 46  א* B*馬吉安 (Marcion支持省略個地方名因此在證上讀本有絕對優勢見證著在原版應該有片語 ἐν Ἐφέσῳ 在當中+使徒」(ἀπόστολος) 一詞在希臘世界之中比較以類似在新約之中用法出現主要只是在 Herodotus 之中兩次、((Herodotus, //Histories//, I:21, V:38.)) 這兩次之外的用法指船舶運輸貨物。在七十士譯本之中這字只有一次出現在王上十四6、((王上十四1-20沒有錄在以Vaticanus抄本所建立的版本之中,因此在電子工具搜尋時會得出零次的結果。這用法資料是根據Alexandrianus而來。)) 及Symmachus譯本一次 (賽十八1)。但在新約之中,字卻出現79次其中74次是指保羅或十二使徒,另5次也是用來表達被差遣的使者。可以說字是新約中獨特詞彙反映耶穌基督的福音歷史的創造性。((Francis H. Agnew, "The Origin of the NT Apostle-Concept: A Review of Research," //Journal of Biblical Literature// 105, no. 1 (1986): 75-96.)) 這也保羅最喜歡用的自稱,表示他是基督耶穌的代表,是他的特使((Johannes P. Louw and Eugene Albert Nida, //Greek-English lexicon of the New Testament : based on semantic domains//, Electronic ed. (New York: United Bible societies of the 2nd edition., 1996).S.v. "ἀπόστολος"))
  
-但另一方面,省略了收信地點的片語的外證,有在保羅書信最早期經文抄本 𝔓46 (約公元二百年),而最早期的兩大抄本 ( א* B*),都在原本的文字上缺了個片語。因此可見這信的早期流傳之中,已經有其中一個版本是缺乏了這個收信地點片語的。這也可以從這書的內容特色之中反映出來,因為以弗所書並沒有特別針對單一教會的處境或特殊問題,可見這書有可能是封通函以至雖然原本寫給以弗所教會但在早期已經以一個通函形式傳遞+保羅指出他作使徒是按「上帝旨意」(διὰ θελήματος θεοῦ)以弗所書共出現六次 (1:1, 5, 9, 11; 5:17; 6:6)其中四次是在第之中,可見這是本個重要主題顯示上帝的旨意保羅自己與及信徒身份基礎
  
-按照 Daniel Wallace 對於書寫作背景建議((Daniel B. Wallace, Ephesians: Introduction, Argument, and Outline.(accessed 20/7/2010); available from http://bible.org/seriespage/ephesians-introduction-argument-and-outline.)) 保羅可能因為想以後西方宣教,所以先為著東方的教會預備寫一份對教會教義神學總論,但正在這時候,他有關歌羅西教會的問題,於是便以這預備當的內容作為基礎,先寫信給歌羅西的教會然後才完這份通函。雖然這樣的建議基本上是沒有在證據推測,但從兩卷書的內容比較來看,可以算是一個有可能的推論((導論問題將會在另一課堂處理。))+保羅用片語表達他使徒身份反映著上帝在他的蒙召經歷上主權呼召他信福音和成為使徒更藉著奧秘的啟示 (弗三),使將福音傳外邦人之中,成邦人使徒
  
-這書信的收信人被稱「聖」(τοῖς ἁγίοις)這應是指所有教會中人。們因福音緣故經歷神赦罪而成為聖潔。這詞在新約中以眾數出現時用法都是所有信徒統稱+保羅常以他自己作的榜樣/樣板,在這一章信息之中,不但指出自己是藉著上帝的旨意成使徒,而徒們也同樣是藉著上帝旨意,被預定得兒子的名分 (1:5),並且知道祂的奧秘 (1:9),也成為榮耀基業 (1:11),因此也應按著上帝旨意而生活和事奉 (6:6)
  
-收信人的片語,除去了地點的描述之外,有點像 Granville-Sharpe construction 的模式 (τοῖς ἁγίοις. . . καὶ πιστοῖς),((Daniel B. Wallace, Greek Grammar Beyond the Basics - Exegetical Syntax of the New Testament (Zondervan Publishing House and Galaxie Software, 1999), pp. 270-290.)) 若將καὶ 看為連接詞,這片語可被看是指著兩組相關群體但既然聖徒所指應該全教會信徒πιστοῖς 所誰就比較難解釋,以這片語不太可能是這種模式。因此雖然大部份本都以此為連接詞但καὶ在這用法可能更應該是一個副詞((Markus Barth, Ephesians, Translation and commentary on Chapters 1-3 and 4-6 (Garden City, NY: Doubleday, 1974), I:68.)) 有解釋性作用 (「就是 . . 」),解釋πιστοῖς 應該「聖徒」身份步註解+收信人方面因為抄本缺少了「在以弗所」(ἐν Ἐφέσ詞,使弗所作原本收信人成為疑問從經文鑑別問題角度,這一個簡單問題明收信人所在地是以的證據很強拜占庭和西方本都有很強的支持只有少量早期抄本 (𝔓46  א* B*) 與及馬吉安 (Marcion) 支持省略這個地方名,因此外證上讀本有絕對優勢,見證著在原版中應該是有片語 ἐν Ἐφέσῳ 在當中。 
 +但另方面在保羅書信最早期經文抄本 𝔓46 (約公元二百年之中卻省略了收信地點的片語,因此可見在信的早期流傳之中已經有其中一個版本缺乏了這個收信地點片語。這也可以從這書的內容特色之中反映出來,因為以弗所書並沒有特別針對單教會的處境或特殊問題,可見這書有可能是一封通函,在早期已經以這樣的形式傳遞
  
-πιστός 一詞在新約之中有兩種用法:忠心及有信心。((Frederick WDanker and Walter Bauereds.A Greek-English Lexicon of the New Testament and Other Early Christian Literature3rd ed(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2000).S.v"πιστός")) 但是翻譯之中卻差不多是一面倒地譯作「忠心」,只有思高譯本之中翻譯成「信仰耶穌基督的人」。影響字的用法的主要是上下文因素當上下文主要討論工作或職責時,字應該是表達對這工的忠心但是當上下文不是討論職責時,就可能更應該用作「有心」,新約之中有很多這種用法例子 (加三9,提前四3、10、五16、六2,提多一6,彼前一21;另外六15以其相反詞 ἄπιστος 表達「不信」)在以弗所書之中,特別在第一至三章,重點明顯地是在讀者得救「本乎恩、因著信」而成,並沒有提及對讀者事奉要求因此上下文因素建議這裡解釋作「有信心」比較可能。+按照 Daniel Wallace 對於這書寫作背景的建議,((Daniel BWallace"Ephesians: Introduction, Argument, and Outline.," accessed 20/7/2010http://bible.org/seriespage/ephesians-introduction-argument-and-outline.)) 保羅可能因為想以後西方宣教,所以先為著東方的教會預備寫份他對教會教義的神學總論但正在這時候他收到有關歌羅西教會問題便以預備當中的內容為基礎先寫給歌羅西教會才完成這份通函雖然這樣建議基本上是沒有根據推測但從兩卷書內容比較來看,是藉得參考的可能((導論問題將會在另一課堂處理。))
  
-所以,這裡是進步地對收信人身份的解釋,他們在基督裡,因相信,而成為聖徒。另一方面,「有信心與「有忠心」可以是一個概念兩個層面如雅各書所說,信必須行為才信心忠心是有信心的主要+這收信人的片語之中,除去了地點的描述後,保羅使用了兩個眾數的形容詞,兩者以連接詞連結起來 (τοῖς ἁγίοις . . . καὶ πιστοῖς)。這結構有點像 Granville-Sharpe construction 的模式,((Daniel B. Wallace, //Greek Grammar Beyond the Basics: An Exegetical Syntax of the New Testament// (Grand Rapids, MI: Zondervan Publishing House, 1999), pp. 270-90.)) 但因為所用的字是眾數,所以不能按Granville-Sharpe Rule而看為同一群體但在類結構之中,般是可以被看為是指著兩組相關的群體。但是在以弗所書這似乎是通函的作品之中,有兩組收信人並不是最合理的解釋,因此大部份學者都將這的καὶ 看為副詞性的用法有解釋性的作用 (「就是 . . 」),而不是連接詞的用法。 
 +收信人首先被稱為「聖徒」(ἁγίοις),應是指所有在教會中的人。他們相信福音的緣故經歷被神赦罪而成為聖潔。這字的眾數在新約中的用法都是所有信的統稱但既然聖徒所指的是全教會而按上文所指的用法,πιστοῖς 應該是對聖徒身份的註解。πιστός 一詞在新約之中兩種用法:忠心及有信心。((Frederick W. Danker and Walter Bauer, eds., //A Greek-English Lexicon of the New Testament and Other Early Christian Literature//, 3rd ed. (Chicago, IL: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2000).S.v. "πιστός")) 但在這翻譯之中卻差不多是一面倒地譯作「忠」,只在思高譯本之中翻譯成「信仰耶穌基督的人」。影響這字的用法的,主要上下文因素當上下文主要是討論工作或職責時,這字應該是表達對這工作的忠心,但當上下文不是討論職責時,就可能更應該用作「有信心」,新約之中有很多這種用法例子 (加三9,提前四3、10、五16、六2,提多一6,彼前一21;另外,林後六15以其相反詞 ἄπιστος 達「不信」)。在以弗所書之中,特別在第一至三章,重點明顯地是在讀者的得救是「本乎恩、因著信」而成,並沒有提及對讀者的事奉要求,因此上下文的因素建議這裡解釋作「有信心」比較可能
  
-在自我介紹與交代收信人身份之後以一個以算是他特有的方式發出問安(χάρις ὑμῖν καὶ εἰρήνη)當中結合了希臘化恩惠 (χάρις)與及猶太人著重的「平安(שָׁלוֹם - εἰρήνη)。這保羅問安特色更明顯地表達保羅神學中的猶太外邦共同分享神的基業一個新合一群體+但另一方面初期教會在馬帝國的統治底下,能已經一些君王崇拜壓力而在亞細亞各處也有不少本土偶像敬拜。在這環境之下對耶穌基督福音相信也必須有忠心的意義。有信心與「有忠心」是一個概念兩面如雅各書所說信心必須有行,而忠心是信心表現。信心與忠心是不能分割的理念
  
-在大部份的註釋之中都認為平安應該指著與神的相和表示人在基督的福音之中可以得赦罪,重新與神和好。但這平安也可能包括人與人之間的復和關係,表示在信基督的群體之中本來完全不同的人可以成為這個新的群體之中的共同成員((Cf. John R. W. Stott, God’s New Society :  The Message Of Ephesians (Downers Grove, IL: IVP, 1979).))+所以,這清楚地對收信身份作出解釋他們是在基督裡,因耶穌基督而對祂效忠被稱成為聖徒
  
-這兩節的最後一個片語(ἀπὸ θεοῦ πατρὸς ἡμῶν καὶ κυρίου Ἰησοῦ Χριστοῦ),指出這恩惠平安的源頭。而這源頭卻用了一個複合的片語組成,將『我們的父』(θεοῦ πατρὸς ἡμῶν) 與『主耶穌基督』(κυρίου Ἰησοῦ Χριστοῦ) 連繫成為平衡的部份,表示這恩惠的福音,是父與子共同參與的成果。+在卷首語的最後,保羅發出他特色的問安,將猶太人的「平安」(שָׁלוֹם - εἰρήνη) 與希臘化的恩惠 (χάρις) 連結起來,更明顯地將保羅神學中的猶太外邦共同分享神的基業,成為一個新的合一群體。 
 + 
 +在大部份的註釋之中,都認為這平安應該是指著人與上帝的相和,表示人在基督的福音之中可以得著赦罪,重新與神和好。但平安也可能包括人與人的復和關係,表示在信基督的群體之中,本來完全不同的人可以成為這個新的群體的共同成員。((Cf. John R. W. Stott, //God’s New Society :  The Message of Ephesians// (Downers Grove, IL: IVP, 1979).)) 在以弗所書之中,這兩方面都有繼續的發展。 
 + 
 +這兩節的最後一個片語 (ἀπὸ θεοῦ πατρὸς ἡμῶν καὶ κυρίου Ἰησοῦ Χριστοῦ),指出這恩惠平安的源頭。而這源頭卻用了一個複合的片語組成,將『我們的父上帝』(θεοῦ πατρὸς ἡμῶν) 與『主耶穌基督』(κυρίου Ἰησοῦ Χριστοῦ) 連繫成為平衡的部份,表示這恩惠的福音,是父與子共同參與的成果。
  
 ==== 總結及應用 ==== ==== 總結及應用 ====
行 40: 行 46:
 保羅以標準的卷首問安,將他所寫的信的文本設計中的寫作處境表明出來。他是按著自己的使徒身份,寫信給那些同樣因著神的旨意、在以弗所,藉著信而成為聖徒的人。 保羅以標準的卷首問安,將他所寫的信的文本設計中的寫作處境表明出來。他是按著自己的使徒身份,寫信給那些同樣因著神的旨意、在以弗所,藉著信而成為聖徒的人。
  
-因此,這因著信基督而成為聖徒的過程與意義,將會是這書下文的主要課題。他們在這信仰的過程之中,需要面對兩方面的壓力,一方面是他們本身文化與宗教的問題,可能包括著在以弗所及其鄰近的亞細亞地區的神秘宗教,((Cf. Clinton E. Arnold, Ephesians, power and magic : the concept of power in Ephesians in light of its historical setting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9).)) 另一方面,他們也需要面對這信仰將他們帶進一個原本以猶太人為主體的立約群體之中。+因此,這因著信基督而成為聖徒的過程與意義,將會是這書下文的主要課題。他們在這信仰的過程之中,需要面對兩方面的壓力,一方面是他們本身文化與宗教的問題,可能包括著在以弗所及其鄰近的亞細亞地區的神秘宗教,((Cf. Clinton E. Arnold, //Ephesians, power and magic : the concept of power in Ephesians in light of its historical setting//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9).)) 另一方面,他們也需要面對這信仰將他們帶進一個原本以猶太人為主體的立約群體之中。
  
 至於這處境是否等同真實的歷史處境,就必須從歷史批判的角度,在考慮這兩節的本身的內容之外,同時也要參考有關的早期教會外在見證,與及本書信息的內在因素,才可以作出結論。這部份將在完成經文的釋義之後,再作討論。 至於這處境是否等同真實的歷史處境,就必須從歷史批判的角度,在考慮這兩節的本身的內容之外,同時也要參考有關的早期教會外在見證,與及本書信息的內在因素,才可以作出結論。這部份將在完成經文的釋義之後,再作討論。
行 46: 行 52:
 [[Eph_toc|回到全書目錄]] [[Eph_toc|回到全書目錄]]
  
-[[http://mtwcc.hk/mp3/150322.mp3|講道錄音]] +© //[[:ronniepoon|潘仕楷]] 21/12/2020//
- +
-© //[[:ronniepoon|潘仕楷]] 12/03/2015//+
  
eph/eph1_1.1588509803.txt.gz · 上一次變更: 03/05/2020 -- 20:43 由 潘仕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