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者工具

網站工具


mat:mat1_1-17

馬太福音一1-17

一卷書開始,通常都會有幾種介紹性的作用。第一種是對處境的交代,這可以是歷史的處境,讓讀者進入故事的歷史世界,也可以是文學處境,將這卷書的內容與相關的文獻連結起來。開始的另一種作用是主題的介紹,簡單握要地將書中將要表達的主題介紹出來。開始也可以是內容發展的預期,讓讀者有心理準備,進入之後要發展的情節。馬太福音的開始,也可能有這些作用。因此在進入馬太福音的研讀時,必須對這開始的段落細心地分析,以發現作者為讀者進入這卷書時預備了甚麼指導性的線索。1)

家譜的書

第一個重要的線索是這書開始的兩個字 (Βίβλος γενέσεως)。中文聖經一般都將這詞放在句子的最後,而且全部現有譯本之中,都簡化成只表達出是「家譜」。2) 但在原文之中,第一個字清楚表明這是一本「書」(Βίβλος)。因此馬太是要讀者理解這是耶穌基督家譜的書。

其中可能的作用,是要讀者回想創世的開始。「家譜的書」這個詞,在古希臘文舊約聖經之中,只出現了兩次,都是在創世記的開始部份,分別是2:4與5:1。在2:4之中,希伯來文的馬索拉文本之中沒有「書」字,只是在七十士譯本之中加入了,更反映出創2:4與創5:1的平衡。

在創世記之中,在這裏被翻譯為「家譜/ 後代/ 來歷」的字 (תּוֹלְדֹת),在整本書之中共出現了12次,可以說是創世記敘述發展的主要標示。3) 雖然希伯來文聖經之中的書卷名稱都是以書的第一個字命名,但是在希臘文譯本之中,在新約時代之前已經稱創世記為γένεσις,因此馬太以「家譜的書」作為這書的開始,明顯地是要讀者聯想到舊約創世記的傳統。

在初期教會中,比較著重家譜的歷史意義,從當中追溯耶穌基督的歷史根源。在上一代的歷史研究之中,會與路加福音中的家譜作出比較,希望找到真正歷史性的家譜。但在近代的研究中,比較著重家譜的文學和神學意義。在編輯批判中,會針對這家譜所反映的馬太群體面貌。而在文學分析中,就會著重這家譜在馬太敘述之中的作用。

從文學作用方面,家譜的作用是帶領讀者從讀者本身的現實世界,走進馬太的敘述世界之中。這家譜指出,以色列作為被揀選子民的歷史,是馬太故事的起點。馬太也藉著家譜將他所要表達的視角反映出來。

亞伯拉罕與大衛

馬太接著以兩個屬格名詞,進一步描述這家譜的書的主角耶穌基督的身份,他是亞伯拉罕的後裔、大衛的子孫。而接下來的家譜,也是由亞伯拉罕開始,以大衛為核心。這兩個名字對馬太的猶太讀者非常重要,因為亞伯拉罕與大衛代表著他們民族的身份與盼望。這重點也可以從1:1與1:17的對稱之中看到。在原文的1:1之中,馬太指出這家譜的書是耶穌基督的,然後指出他是大衛的子孫,最後指出他是亞伯拉罕的後裔。到1:17的回顧,他卻是由亞伯拉罕開始,然後是大衛,最後是耶穌基督。這種前後對稱的手法加強了讀者對這幾個名字的重視。

亞伯拉罕代表著以色列民族的開始。從耶和華起初對亞伯蘭的呼召,到之後的改名與立約的應許,作為了以色列民族存在的根據。但對於新約的讀者,也可能更留意到一個猶太人經常忽略的重點,就是神對亞伯拉罕的應許之中,存著一個普世性的層面,就是神要藉著亞伯拉罕的後裔,使地上萬族都可以得到祝福。這似乎是馬太在之後的信息發展之中所要帶出的重點之一。

大衛代表著以色列人的國度歷史與盼望。國度的盼望是由耶和華應許亞伯拉罕,要使他成為大國開始。但在歷史之中卻一直存著阻礙,直至大衛使國中有一定程度的平安,之後更得到耶和華應許要將國權賜給他與他的子孫,作為世世代代永遠的君王。這大衛的國度也成為了馬太所列舉的家譜名單的主要骨幹。馬太在1:17總結這家譜時,指出從亞伯拉罕到大衛是14代,而大衛到被擄是14代,從被擄到耶穌基督也是14代。見證著這國度的歷史,從開始的應許到初步的成就,從這初步的成就到失敗,也從這失敗到最終成就的盼望。

馬太使用這14代的結構也明顯地是有象徵性的意義。參考路加所記載的家譜,相同的時期每段約有21代,可見馬太是選擇性地記載他的家譜。從另一角度看,這家譜所描繪的年代似乎也有一定的選擇性。由撒門/喇合至大衛只記錄了波阿斯、俄備得、耶西、大衛 (1:5-6),這部份家譜基本上與代上和路得相同,反映同一傳統。在路加之中,希斯崙與亞米拿達之間似乎多了一代,大衛之後就有更多。但傳統中卻沒有記載喇合,似乎是馬太從另外來源加入的。喇合代表著以色列人進入迦南地的歷史,若以色列是十五世紀末入迦南,而大衛應該是約十一世紀下半,中間約400年,似乎越過了很多代。 而且馬太的家譜之中只有41個名字,只是他重複了耶哥尼雅,才湊夠三個14代的數目。這14代的象徵曾經有很多不同的解釋,但最可能的是指向大衛的名字,因為在希伯來文之中,大衛 (דוד) 所組成字母的數值正是14。4) 這對大衛的重視也可以從對他的描述看到。雖然從大衛至耶哥尼雅,每一位都曷君王,但在馬太的家譜之中,就只有大衛被稱為王。

這三個14代的結構,不單是反映神與亞伯拉罕和大衛立約應許的重要性。最後的一個14代,指出這些應許在歷史上的失落,也指向基督來臨的盼望。

家譜中的婦女

1)
Cf. Morna Dorothy Hooker, Beginnings : Keys That Open the Gospels (Harrisburg, PA: Trinity Press International, 1997).
2)
這是根據在《信望愛聖經工具》網站所列舉的中文譯本的資料,參:https://bkbible.fhl.net/NUI/#/bible/Mt/1/1 , accessed 4/8/2025.
3)
分別是:2:4 – 天地的來歷;5:1 – 亞當後代的家譜;6:9 – 挪亞的後代;10:1 – 閃、含、雅弗的後代;10:32 – 挪亞兒子的宗族;11:10 – 閃的後代;11:27 – 他拉的後代;25:12 – 以實瑪利的後代;25:19 – 以撒的後代;36:1 – 以掃的後代;36:9 – 以掃的後代;37:2 – 雅各的事蹟。
4)
ד=4; ו=6,דוד加起來就是14;Cf. W. D. Davies and Dale C. Allison, A Critical and Exegetical Commentary on the Gospel According to Saint Matthew, 3 vols., The International Critical Commentary on the Holy Scriptures of the Old and New Testaments (New York: T&T Clark International, 2004), I:161-65.
mat/mat1_1-17.txt · 上一次變更: 09/08/2025 -- 11:02 由 潘仕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