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者工具

網站工具


phi:phi1_9

腓立比書注釋

祈禱(一9-11)

9 我所禱告的就是:要你們的愛心,在知識和各樣見識上,不斷增長,10 使你們能分辨是非,在基督的日子作真誠無可指責的人,11 更靠著耶穌基督結滿仁義的果子,歸榮耀稱讚給上帝。(RCU)

9 καὶ τοῦτο προσεύχομαι ἵνα ἡ ἀγάπη ὑμῶν ἔτι μᾶλλον καὶ μᾶλλον περισσεύῃ ἐν ἐπιγνώσει καὶ πάσῃ αἰσθήσει, 10 εἰς τὸ δοκιμάζειν ὑμᾶς τὰ διαφέροντα, ἵνα ἦτε εἰλικρινεῖς καὶ ἀπρόσκοποι εἰς ἡμέραν Χριστοῦ, 11 πεπληρωμένοι καρπὸν δικαιοσύνης τὸν διὰ Ἰησοῦ Χριστοῦ εἰς δόξαν καὶ ἔπαινον θεοῦ. (SBLGNT)

主題的應用和寫信目的:為著他們愛心的豐盛與果子祈禱 (1:9-11)

在這段祈禱的段落之中,除了第一句表達祈禱的行動之外,後面跟著的一連串子句,以不同的方式表達出目的性的意義,當中包括兩個ἵνα子句 (1:9b, 10b),一個與前置詞一同使用的不定詞子句 (1:10a),與及一個副詞式的分詞子句 (1:11)。

第一個ἵνα子句 (1:9b) 應該是表達禱告的內容或目的,但以後的幾個是平衡地表達禱告的目的,還是有層次地,一步一步地指出前面內容的目標,卻不是很容易決定。

祈禱的內容是要他們的愛心在知識裡長進 (1:9)

在6-8節的解釋之後,保羅在這裡回到他的感恩祈禱之中,回應及指出1:4之中他所指的常常禱告的內容。他以動詞 προσεύχομαι 表明他的行動,這裡和1:3一樣,都是現在式第一身單數,一方面指出他個人的榜樣,也顯示出這禱告是一個進行之中的行動。

接著的ἵνα子句明顯地交代禱告的內容,也有人認為是目標,但在禱告之中,內容和目標基本上是同義的。這內容的主題,是要信徒的愛心在知識上增長。「愛」(ἀγάπη) 是一個保羅重視的概念,這字沒有出現在古典希臘文之中,卻在新約中共出現116次,可以說是一個聖經的獨特字眼。1) 其中在保羅書信之中共有75次,除了在約翰書信中有更高比例之外,保羅的使用比率也是很高的。在保羅的用法之中,他將這字的意義提升到一個特別的、屬靈的位置,是神對人無條件的愛,也是犧牲的愛 (弗一4、二4)。

在腓立比書之中,雖然這字只出現4次,但相關主題卻是書中的一個重點。一方面,我們可以看到保羅的榜樣,他在感恩段落之中強烈地表達對腓立比信徒的關心,而這關係甚至是以神的見證作為支持的。在1:12-26之中,當他思想自己可能的前景時,也是以信徒的需要作為主要的考慮。在1:16,他指出在福音事奉之中,正確的心態是要出於愛心,傳承及接上這福音的宣講。在第二章,保羅也是以愛作為對讀者勸勉的一個主題 (2:2),然後以基督的榜樣,以至提摩太與以巴弗提的榜樣,作為愛心的例子。

保羅不是祈求神使腓立比信徒有愛心,而是要他們的愛在「知識和各樣見識上多而又多」。知識 (ἐπίγνωσις) 和見識 (αἴσθησις) 意義十分相近,在這裡連在一起運用主要是強調的作用。ἐπίγνωσις 主要是指對神的與及在倫理上的知識,2) 這字與及其相關的動詞 ἐπιγινώσκω,在保羅之中基本是指人在接受了福音之後前基督及父神的認識。而 αἴσθησις 在新約之中只在這裡出現,這字在舊約之中出現了21之次,當中18次是對 דַּ֫עַת 的翻譯,而20次是出現在箴言之中,表達在對神的認識之中顯示出正確的生活選擇。因此這兩字都是強調在神面前生活的智慧。

保羅指出信徒的愛心需要在這屬神的智慧上增長,他不但在這智慧的描述上用同義詞重複來加強語氣,而且在增長的動詞 (περισσεύῃ) 及其相連的副詞 (μᾶλλον καὶ μᾶλλον) 的使用上,也同樣是強調性的用法,表示他這祈禱的方向。

要他們能辨別是非 -- 在福音的事奉中選取最好的途徑 (1:10)

這個不定詞子句,在文法上可能表達目的或結果。但考慮上文之中祈求的內容,特別是知識與見識兩字的運用,這裡比較可能是指出上面所祈求內容的結果。信徒若能夠在知識與見識上有增長,就可以有能力作出正確的分辨。辨別 (δοκιμάζειν) 帶有試驗及在試驗後接納的意思,因此不單是客觀地分別,而是將自己放在這結論的引領之下。而這行動的對象,不應單是指事情的是非對錯,分詞διαφέροντα背後的動詞主要意義不是是非,而是價值,to be of value, worth。3) 這指出信要有能力辨別並接受那些在基督裡有益的,有價值的事情。

1:10b之中的這個ἵνα子句,應該是直接連結在上半節之後,表達出目標的意義。這種分辨的能力,使信徒擁有正確的道德倫理價值,是要叫信徒可以在生活上成為誠實無過的人。

要他們結仁義的果子榮耀神 (1:11)

最後的這個副詞式的分詞片語,可以是進一步的目標,但這樣的理解可能令整個句子的意義比較複雜。更可能的解釋,是將這分詞解釋成方式,更清楚地指出一個誠實無過的人的生活表現。

「仁義的果子」(καρπὸν δικαιοσύνης) 這屬格片語可能有幾種不同的解釋。第一種可能是將屬格的名詞看為解釋性的作用,指出這果子的內容就是義,而這義可以是因信耶穌基督而有的身份,或是在生活之中所表現出的仁義。第二種解釋要先將義理解為因信而得的義,而這屬格名詞的作用是主詞性的 (Subjective),表示信徒既有這因信稱義 (藉耶穌基督而有) 的身份,從而生出這生命的果子。第三種解釋是將屬格名詞看為是受詞性的 (objective),表示這義是被產生出來的。這第三種解釋似乎更符合上文之中所發展的方向。4) 我們所充滿的這果子本身是藉耶穌基督而來的,而這所結出的內容,就是我們在生活上所行出來的結果。

回到全書目錄

1)
Gottfried Quell and Ethelbert Stauffer, “Ἀγαπάω, Ἀγάπη, Ἀγαπητός,” in Theological Dictionary of the New Testament, ed. Gerhard Kittel, Gerhard Friedrich, and Geoffrey William Bromiley (Grand Rapids, MI: W.B. Eerdmans, 1995).
2)
Frederick W. Danker and Walter Bauer, eds., A Greek-English Lexicon of the New Testament and Other Early Christian Literature, 3rd ed. (Chicago, IL: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2000), s.v. “ἐπίγνωσις”.
3)
Louw and Nida, Greek-English Lexicon of the New Testament, s.v. “διαφέρω”.
4)
Keown, Philippians, I:166.
phi/phi1_9.txt · 上一次變更: 16/12/2019 -- 14:49 由 潘仕楷